據新華社11月30日電 中國社科院11月28日發布主題為“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住房保障”的財政政策報告,建議對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用房超過40平方米的部分,按評估價格征收稅率較高的保有環節房產稅。
而近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發表署名文章,對人們普遍關注的房產稅改革方向是否明確、房產稅能否發揮調節財富分配的作用等問題作出了闡釋,并提出要通過深化房地產稅制改革,總結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經驗,研究逐步在全國推開。種種跡象表明,房產稅改革思路正在日漸明朗。
今年下半年以來,國內一線城市房價與成交量持續回暖,這讓業內對于以房產稅為手段的未來房地產調控路徑有了新的期待。而今年出現“房叔”“房嫂”多達數十套的存量房的個別典型事件,引起了人們對房地產市場個人保有環節政策真空的思考。而對于房產稅改革的推進方向,市場上曾有多種猜測,也引發了廣泛的爭議。
報告建議應及時推廣上海、重慶經驗,針對居民用房開征保有環節的差異化房產稅,對于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用房超過40平方米的部分,無論其住房是何種產權性質,均應按評估價格征收稅率較高的保有環節房產稅,對于40平方米及以下部分,則不征收保有環節房產稅。這一稅制不僅覆蓋新上市的商品房,且向現有存量房覆蓋。從總結上海、重慶房產稅經驗起步,不斷擴大試點范圍,逐步推進并鼓勵地方探索,最終過渡到全國統一制度設計,由地方選擇具體參數實施。
www.gmkt0755.cn 來源于(南昌日報)